1.建立了基地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项目运行期间,建立了由广东工业大学与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共同组成的校外实践基地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人员由海信科龙培训学院和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及相关学院分管教学领导和指导教师构成,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了人员的职责和分工。 2.根据企业方现有设施和场地条件,修缮和加强基地教学条件建设:基地条件建设得到了海信科龙培训学院的高度重视,建设有专门实习生和新员工的职业培训中心,规划了一批供学生实习和实践的分公司,能满足实践教学任务所需的设备、设施,并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开放与维护,保证了各项实践教学任务按质按量完成。 3.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1)在广东工业大学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业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和高分子材料工程等专业选取部分专业教师担任基地的理论与实验指导教师;2)在企业的培训学院和分厂选取部分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现场实训指导教师;3)制定了相关部门和工种的操作守则和规章制度等,对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效果起到了保证作用。 4.增强了设计与开发的实践项目: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批次的实习生,基地的各部门与学校老师们共同商定选择设计与开发的项目,这些都是企业当前的实际项目,体现科学性、行业性、独创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5.制定了实践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结合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育的培养过程及对学生实践环节进行考核、管理与监督。包括过程指导,成绩评定等。 6.推动了基地对外开放:1)基地企业定期向社会各界发布实践基地有关信息,社会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可选择时机来基地实习;2)多院校的学生来基地实习实践,加强了校际之间的交流,展示了基地的社会效益。 7.提高了学生的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到基地的每一个部门实习的学生,必须接收都有针对性的安全、保密教育等制度,提高了学生们的安全、保密意识。 |